教师姓名:王韶华

所在部门:经济系

王韶华02.JPG

性别:男

现有职称:教授

出生年月:1986-08-13

导师身份:硕士生导师

民族:汉  籍贯:河北邢台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学位:博士

学历:研究生

联系电话:邮件联系

电子信箱:wangshaohua0813@126.com

毕业院校:哈尔滨工程大学

现任职务:应用经济学学科部副主任

通讯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本教学信息:

本科教学信息:

主讲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研究生教学信息:

学科及研究方向

应用经济学:资源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

 

 

研究生招生信息:

应用经济学、金融专硕、管理科学与工程等

每年计划招生6名左右

 

 

硕士教学信息:

主讲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评价理论与方法等

 

 

博士教学信息

 

 

科研信息:

在研项目信息

1、人才计划:入选第三批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2018年,哲学社会科学

2、人才计划:入选河北省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2020年,理论界

3、人才计划:入选燕山大学“新锐工程”“燕山学者”等

42019-2021年,双重异质性下供给侧改革驱动京津冀工业绿色协同发展的路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9CJL035),20万元,负责人

52020-2021年,稳增长下供给侧改革驱动京津冀工业协同减碳的路径研究,202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重点课题,20200201002),0.5万元,负责人

完成项目信息

12016-2018年,京津冀工业分行业能源强度的空间相关性及协同降耗的路径分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6CJL030),20万元,负责人

22016-2018年,灵敏度视角下河北省能源结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优化研究,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G2016203011),4万元,负责人

32013-2014年,河北省能源消费结构低碳优化研究,河北省科技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134576266),负责人

42016-2017年,京津冀制造业协同降耗的可能性、可行性与利益协调机制分析,河北省社科基金年度项目(HB16YJ089),0.9万元,负责人

52014-2015年,河北省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低碳协调的机制与评价研究,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HB14GL008),0.7万元,负责人

62016-2017年,绿色发展视阈下京津冀能源效率的差异性与协同性研究,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604020218),负责人

72018-2021年,基于“双控”的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碳减排效应及其优化研究,河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BJ2018109),3万元,负责人

82014-2017年,基于灵敏度分析的河北省能源结构调整的碳减排效应研究,

燕山大学青年教师自主研究计划课题(14SKA003),4万元,负责人

92015-2017年,京津冀能源消耗碳足迹的演化路径与情景模拟研究,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科研项目,3.6万元,负责人

 

 

专著专利信息

1、王韶华,张伟. 京津冀能源强度的地区差异及协同降耗的路径分析[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

2、范德成,王韶华,许珊. 基于低碳经济的节能减排与能源结构优化[M]. 科学出版社,2018.

 

学术论文信息

1、王韶华,张伟. 基于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目标的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187):88-96.CSSCI

2、王韶华,张伟. 基于整体—地区—产业分解的京津冀碳强度因素分析[J]. 软科学,201712):96-100.CSSCI

3、王韶华,刘琳,张伟. 京津冀能源强度及其影响因素重心演变时空特征分析[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810):83-89.CSSCI

4、王韶华. 绿色发展视阈下京津冀能源效率的差异性与协调性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1610):96-101.CSSCI

5、王韶华,于维洋.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对碳强度影响的灵敏度分析[J]. 资源科学,2013357):1438-1446. CSSCI

6、王韶华,于维洋,张伟. 技术进步、环保投资和出口结构对中国产业结构低碳化的影响分析[J]. 资源科学,20143612):2500-2507.CSSCI

7、王韶华,于维洋,张伟. 我国能源结构对低碳经济的作用关系及作用机理探讨[J]. 中国科技论坛,20151):119-124.CSSCI

8、王韶华,于维洋,张伟等. 我国能耗结构低碳优化的情景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20148):121-126.CSSCI

9、王韶华. 中国工业行业碳强度的因素分析—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2-29.CSSCI

10、王韶华,于维洋,张伟等. 基于产业和能源的河北省分产业碳强度因素分析[J]. 经济地理,20155):166-173.CSSCI

11、王韶华. 低碳经济视阈下我国电力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64):176-182.CSSCI

12、王韶华. 基于能源内部替代的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对ESCEC的灵敏度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1513):234-240. CSSCI

13、王韶华,张伟. 京津冀工业分行业协同降耗的重点行业与关键因素的选择思路[J]. 生态经济(核心),20175):84-87.(核心)

14、王韶华,张伟. 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地区差异与协同降耗的研究进展[J]. 环境工程(核心),20184):176-180.(核心)

15、王韶华,张伟. 基于区位商和投入产出分析的京津冀工业重点行业分析[J]. 管理现代化(核心),20181):22-25.(核心)

16、王韶华. 基于低碳经济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协调度评价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1310):55-63(核心)

17、王韶华,于维洋,张伟. 低碳经济的驱动因素及其驱动机理分析[J]. 环境工程,20143212):143-147.(核心)

18、王韶华,于维洋,张伟. 我国低碳经济实现的“三驾马车”贡献分析[J]. 管理现代化,20141):51-53.(核心)

19、王韶华,于维洋,张伟. 基于面板数据的制造业行业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对碳强度的贡献分析[J]. 环境工程,20149):172-176.(核心)

20、王韶华,于维洋,张伟.基于IIPAT模型的我国低碳情景分析[J]. 生态经济,20144):19-23.(核心)

21、王韶华,范德成,张伟. 基于粗糙集与未确知模型的能源结构合理性测度与评价研究[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1-26.CSSCI

22、张伟,王韶华. 整体迁移模式下承接产业与本土产业融合互动的情景分析——以河北承接北京八大产业转移为例[J]. 中国软科学,201612):105-120.CSSCI

23、张伟,王韶华. 产业结构变动的碳减排效应:动态累积与空间差异[J]. 经济评论,20154):31-44.CSSCI

24、张伟,王韶华. 区域产业投资的直接效应、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2):58-75.CSSCI

25、张伟,王韶华. 碳强度对中国主要产业部门产值变动敏感性的动态估计[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41-48.CSSCI

26、张伟,王韶华. 产业结构变动对碳强度影响的灵敏度分析[J].软科学,20138):46-49.CSSCI

27、张伟,范德成,王韶华. 我国经济结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301-304.EI收录)

28、张伟,王韶华.河北省主要产业部门产值变动对碳强度的动态影响研究[J].环境工程,201512):125-129.(核心)

29、张伟,王韶华等. 产业投资变动与边际碳生产力的作用关系及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5):49-53.CSSCI

30、于维洋,王韶华. 河北省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物排放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5.

31、许珊,范德成,王韶华. 区域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低碳关联评价[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67):990-996.EI收录)

32、许珊,范德成,王韶华.基于最优评价方法的我国能源结构低碳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5:186-192.CSSCI

33Liu Lin, Wang   Shaohua, Yu Weiyang, etc. Evaluation of regional energy structure to low   carbon based on the optimal evaluation method[J]. Metallurgical and Mining   Industry, 2015,7(5):83-92.EI收录)

 

 

科研获奖信息

1、研究成果获第九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1/2)。

2、研究成果获第十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2)。

 

社会信息:

社会兼职信息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高级会员、河北省投入产出协会常务理事。

 

 

荣誉称号

被授予“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河北省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学习工作简历

2004/08   - 2008/07,哈尔滨工程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士

2008/09   - 2010/07,哈尔滨工程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

2010/09   - 2013/07,哈尔滨工程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

2013/07   - 2015/05,燕山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

2013/07   – 2016/07,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教师

2016/08至今,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教师